我国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尤其是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激增。
据银登中心披露的最新数据,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牌量达到742.7亿元,同比增长190.5%。其中,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尤为突出,其成交额同比增长达到761%。与此同时,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平均折扣率、平均本金回收率均呈现下滑态势,出现超低价格。
业内人士指出,上述数据反映出银行系统在个人贷款领域的不良贷款压力正在快速上升。对于银行而言,加速转让大量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能够优化资产结构并释放资本,用于支持新的信贷投放。此外,个人不良贷款市场已出现价格“内卷”现象,银行以低价“甩卖”资产包,利润与风险的平衡面临挑《乐米彩票app下载软件》战。
个贷不良激增七倍以上
据银登中心披露的数据,本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牌量达到742.7亿元,同比增长190.5%;实际成交金额为483亿元,同比增长138.8%。在这一增长趋势中,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尤为突出。数据显示,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额达到370.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6.7%,同比增长761%。
“银行系统在个人贷款领域的不良贷款压力正在快速上升。”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银行正在通过转让方式来缓解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和资本占用。”
根据42家A股上市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超过80%的银行不良贷款率呈现下降或持平状态。部分银行在业绩报告中提到,不良贷款率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加大了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此外,银登中心的数据显示,当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单数达到128单,同比增长357%。
从参与主体的结构来看,股份制银行在不良贷款转让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数据显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中小银行等各类银行机构作为不良贷款的主要出让方,累计贡献了339.2亿元的未偿本息总额,占市场总额的70%。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尤为突出,达到203.6亿元,占据了较大比重。
缓解风险和盈利压力
银行系统内的不良贷款压力明显增加,尤其是在个人贷款领域。某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随着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通过转让不良贷款,银行可以有效降低自身的风险敞口,避免不良贷款对资产负债表造成过大压力。
据上述银行相关人士介绍,这些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例如零售和餐饮行业。通过转让这些不良贷款,银行一方面降低了自身的风险敞口,另一方面也释放了大量资本,用于支持新的信贷投放。
此外,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的净息差收窄,盈利能力受到挑战。通过转让不良贷款,银行可以获得一定的转让收入,缓解盈利压力。“转让个人不良贷款有效减少了坏账准备金的计提规模,从而能够提升当期利润水平。”某长三角城商行信贷部门人士对记者称。
不良资产包价格“内卷”
随着不良贷款转让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为了吸引投资者,银行需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转让条件,这可能导致转让价格的进一步压低。记者发现,大部分银行正以低价“甩卖”的方式出清个贷不良资产包,转让起始价低于资产包价格的“1折”。
根据银登中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平均折扣率为4.1%,平均本金回收率为 6.9%,环比分别下降0.7个、0.4个百分点,同比分别下降0.5个、1.9个百分点,呈现下滑态势。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银行通过打折转让或出售不良贷款,加速不良资产的出清。这一举措不仅能够释放资本、降低风险加权资产规模,进而提升资本充足率并确保合规性,还能有效减少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压力,从而改善银行的盈利能力。
尽管转让不良贷款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但银行在转让过程中需要支付中介费用、评估费用等。此外,转让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和合规成本也可能增加。“银行在转让不良贷款时,需要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这些费用对银行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挑战。”某股份行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不良贷款转让可能会导致客户关系的中断,尤其是个人贷款客户。银行需要在转让过程中妥善处理客户沟通,避免声誉风险。“银行在转让不良贷款时,需要充分考虑客户的情感因素,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客户理解转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前述人士指出。
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地区负责人表示,银行在转让不良贷款时,需要在价格和条件上作出平衡,既要确保转让的顺利进行,又要避免过度让利。
“此外,银行在转让不良贷款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转让策略。”前述人士说,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保障市场的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