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美国推出“对等关税”等政策后,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市场对于4月金融数据的表现格外关注。
5月14日,央行发布4月金融数据显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下,金融总量增长既“稳”又“实”,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具体而言,4月M2增速大幅回升,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继续加快。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比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4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6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
贷款规模也保持了合理增长,信贷结构出现了不少亮点。1~4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大致持平。第一财经记者从央行获悉,从结构上看,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71万亿元,同比增长8.5%,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市场权威专家表示,从前4个月数据看,金融数据与实体经济运行情况合理匹配。预计后续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效果将持续体现。
政府债券发行加快社融增速抬升
前4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34万亿元,同比多增3.61万亿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
政府债券发行加快是最主要的拉动因素。业内专家分析,今年政府债券发行明显加快,1~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超过5万亿元,同比多约3.6万亿元。其中,4月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加上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持续推进,当月净融资约9700亿元,同比多约1.1万亿元,上拉社融增速大约0.3个百分点。
今年,财政支持力度大、发债节奏快,支持扩内需、宽信用,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今年的财政预算赤字率提高至4%左右,计划新增国债、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等政府债券近1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
发行节奏上,年初以来,国债、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也明显快于往年。近期,财政部还启动了支持“两新”“两重”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预计后续特别国债的发行进度仍会保持较快速度,促进拉动需求,提振社会信心,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业内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果较好,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节奏前移是重要因素,与货币政策形成更强合力,推动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此外,企业债券发行也有所增加。业内专家认为,4月债券收益率较上月有所走低,企业抓住有利条件,加大债券融资力度,推动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信贷增长需从还原地方债务置换视角看
2025年以来,信贷增速放缓引发广泛关注。社融口径下,信贷增速放缓也较为明显,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与前期相比有一定幅度减少。
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
“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相关贷款,统计上会下拉信贷增速,但实质上只是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方式由贷款转变为债券,不影响金融支持力度。”市场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
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信贷增速保持较高水平。4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
业内专家表示,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贷款支持力度实际上比统计数据更高。去年四季度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超过2万亿元,今年1~4月又发行近1.6万亿元,市场调研初步估算,对应置换的贷款约有2.1万亿元,还原后4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维持在8%以上。
业内专家还表示,地方债务置换不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而且利好经济长远发展。从长远看,地方债务置换有利于减轻地方化债压力,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畅通资金链条,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用于促发展、惠民生、支持投资消费等。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当前外贸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地方债务置换工作持续推进,加上5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业内人士预计有效信贷需求仍受影响。但专家也普遍认为,5月,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恢复起到积极作用。综合来看,未来一段时期,金融总量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低基数效应导致M2增速提升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0%,比上月末高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远超市场预期。
但实际上,本月M2增长明显提速,背后有多种特殊原因导致。
首先,在上年低基数效应作用下,今年4月末M2增速出现提升。
业内专家认为,在去年较大力度地金融数据“挤水分”后,过去相当一部分虚增的、不规范的存贷款被压缩,金融总量数据增长更《可以提现彩票官网》稳更实。同时,今年以来,存款向理财分流的情况也明显减少,部分资金还从理财回流到存款账户。还原去年基数的特殊因素影响,4月末M2增速仍保持上月相对平稳的增长水平。
其次,去年同期金融数据“挤水分”较为明显也是原因之一。去年4月开始,金融总量数据一度下行明显。当时不少市场分析指出,金融机构受传统规模情结的影响,往往有靠虚增存贷款做高金融数据的现象,但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越来越不可持续。
此后,央行通过规范手工补息、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法等主动挤水分,在这个过程中,M2增速出现回落。
“今年4月货币信贷整体保持平稳较好增长势头,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在余额增速的计算上会拉高目前的数据。”权威专家认为,随着低基数效应的递减,未来M2增速会恢复到今年前几个月的正常增长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理财资金大幅流出流入也有明显影响。央行在去年多次指出,债券收益率变动对货币总量有较大影响。去年1~4月债券收益率快速下行,债券价格整体处于持续上涨态势,对应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随之上行,当时居民购买理财的热情升温,银行存款向理财等非银产品分流转化,大量存款“搬家”到理财产品。而且,随着非银机构资金更趋充裕,从银行借钱购债的需求在降低,银行和非银机构之间的货币派生渠道也在收缩。当时的M2出现了逐步回落势头。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双向波动,没有出现去年的单边上涨态势,存款也未出现去年的大量“搬家”情况,统计数据上显现为同比少减情形。“对M2反而是一种正向上拉作用。”上述专家说。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效果将持续体现
从前4个月数据看,金融数据与实体经济运行情况合理匹配。
金融总量“有上行”。其中,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仍然较大。
市场人士表示,金融总量数据持续较好,体现出央行逆周期调节和金融稳经济的效果。
融资成本体现为“往下走”。第一财经从央行获悉,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比上月低约4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约5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55个基点。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要强化底线思维,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金融部门快速响应中央决策部署,5月7日集中发布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为支持经济回升向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近期,中美经贸会谈发表联合声明,释放出积极信号。市场人士表示,外部环境如果出现有利转变,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会更快见效,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也会更为明显。
另有业内专家表示,人民银行多次表示,货币政策的状态是支持性的,并及时出台实施了有实效的政策举措。有市场信任的基础,政策的实际效果还会进一步放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效果将持续体现。
责任编辑: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