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科技板”建设工作迅速推进,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明显提速。随着银行间市场创新推出的科技创新债券正式上线,以及交易所市场科技创新债券扩容升级,科技创新债券的三大类发行主体均已积极行动。
作为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主体、中介机构和投资机构,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其中。目前,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在内,商业银行已发行或在发行中的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已达900亿元,另有多家银行参与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的科技创新债券的承销。
在配套细则及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加速落地背景下,机构普遍预测,科技创新债券可能密集增加,未来科创债有望进一步扩《欧宝体育最新案件》容。有银行研究人士表示,对银行来说,成本可观的科技创新债券不失为息差承压及“资产荒”背景下一个重要的业务拓展方向,但出于风险考量,预计信贷门槛的设置会较为严格。
这些银行成科技创新债券首批发行人
在央行行长潘功胜相继在两会期间及7日上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释放债市“科技板”相关信息后,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下称《公告》)正式明确,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三类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
这也意味着,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正式成为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主体。比如,交易所7日发布的配套细则提到,在继续支持科创企业类、科创升级类、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类发行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基础上,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挥投融资服务专业优势,依法运用募集资金通过贷款、股权、债券、基金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第一财经注意到,5月7日以来,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扩容升级后的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均火速落地。据企业预警通数据,7日至12日期间共有70多只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公告披露,规模合计超过1300亿元。
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定向支持,是金融机构所发科技创新债券的鲜明特点。以最新公告发债的农业银行为例,该行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债券通)基本发行规模为100亿元,期限3年,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发放科技贷款,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另从发行成本来看,在政策引导和多元化增信措施助力下,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利率普遍较低。目前,已发行的国开行固定利率科技创新债券票面利率为1.35%;工商银行3年期的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债券通)票面利率为1.65%;兴业银行、杭州银行发行的2只3年期科技创新债券票面利率分别为1.66%、1.67%。
多家银行披露承销成果
商业银行也是科技创新债券的重要承销机构。随着《公告》发布和配套细则落地,多家银行日前披露了自家发行及承销科技创新债券的进展。
工商银行表示,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该行发挥投融资服务能力,于5月9日落地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同时,工商银行还在目前公告发行的36个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类项目中,担任其中12个项目的主承销商。
随着债市“科创板”加速落地,科创债券的增量扩容趋势已成行业共识。有银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在政策引导和经营驱动下,预计商业银行还将积极参与其中。从表内业务来看,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定向支持科创领域贷款,在“资产荒”背景下将激发行业争夺优质资源动力,预计短期内“火爆”行情还将持续。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强调,类比此前增持回购贷款等“政策导向型”的新业务方向,在息差压力较大、优质资产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预计银行积极参与的动力充足,但风险的把控也较为关键。尤其对于科技创新领域,预计各行对资金应用会有严格要求,这也成为短期内争夺优质资产的重要考量因素。
责任编辑: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