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凯西
责编 | 遥望
一个全新的造富赛道。
01
坐拥3家总市值超千亿上市公司
科伦药业刘革新开启第四次创业
几天前,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亲自代言自家产品Kyokawa麦角硫因口服胶囊的视频冲上热搜。5月14日,刘革新通过公众号科伦永年大健康发布公开信宣布,选择抗衰老赛道,开启科伦药业、科伦博泰、科伦川宁生物三次创业之后的第四次创业。
科伦永年表示,科伦集团决心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实现“预防医学”与“治疗医学”等强的格局。
科伦药业在2024年11月以2000万元的注册资本设立科伦永年,后者的经营范围包括:食品生产;保健食品生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药品生产;出口监管仓库经营等。
目前科伦永年负责麦角硫因等大健康产品的销售,通过科伦永年大健康公众号可以直达任意club小程序购买这款产品。进入到下单阶段可以看到,这款产品原产于日本,属于跨境产品,购买需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
产品介绍显示,Kyokawa麦角硫因口服胶囊由科伦永年携手拥有235年历史的日本老牌药企推出,一瓶60粒,每粒30mg,按照每日1-2粒的服用方法,可服用1-2个月,目前定价1499元。
在川宁生物官网上,麦角硫因出现在了化妆品原料、食品保健品原料的分类中,据企业介绍,麦角硫因具有清除自由基和维护线粒体功能的抗氧化功效,并且能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含量,上调Sirtuin1和6蛋白表达,从而发挥抗衰老作用。
赛柏蓝浏览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发现,麦角硫因类产品的选择不少,价格在几百到上千不等。
更偏消费的产品属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营销打法,比如科伦永年大健康目前一举布局了小红书、抖音、快手、微博等媒体矩阵,对于C端传播的重视不言而喻。
在5月6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科伦药业称,抗衰老产品的原料由川宁生物提供,成品属于科伦药业。在活动现场,刘革新进一步表示,科伦已经决定挺进大健康赛道。“近六成企业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开创并主导一个新品类,并逐渐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刘革新称,科伦七年以前就开始挺进大健康产业赛道,聚焦抗衰长寿因子——麦角硫因,并首先实现原料的绿色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川宁已经量产、准备投产以及在研的抗衰老产品多达十余个。抗衰老是最具确定性和最具成长性的新赛道,保健品业务属于科伦药业。
02
从仿制转身创新的代表企业
新旧接棒下的科伦药业
较之聚焦创新药的科伦博泰,布局“生物发酵、合成生物”的川宁生物,面临集采挑战、大输液业务增长压力的科伦博泰,确实更需要新的产品。
在医药行业,科伦药业一直被视为国内从仿制向创新转型较为成功的代表型企业。然而和很多处于转型期的企业一样,科伦药业也面临创新业务营收贡献不足以抵消原有管线收入下降的隐忧。
在4月30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科伦药业表示,科伦药业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输液、仿制药、川宁生物和创新药。近年仿制药集采导致收入下行,而川宁生物的收入增长及创新药物的收入放量,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重不高,目前还不足以抵消因输液和仿制药集采带来的收入下降。
供需方面,近年来“限抗令”、门诊输液限制以及疫情扰动,对行业短期市场供需产生扰动,从长期来看,大输液作为基础用药,且中国目前处于老龄化大背景下,预计大输液行业中长期需求为稳健向上趋势。
2024年,科伦药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18.12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36亿元,增长19.53%,其中——输液实现销售收入89.12亿元,同比下降11.85%;非输液药品销售收入41.69亿元,同比增长5.41%;抗生素中间体及原料药实现营业收入58.56亿元,同比增长20.90%;创新药销售实现零的突破,芦康沙妥珠单抗(佳泰莱®)和塔戈利单抗(科泰莱®)等累计实现销售5,169.37万元。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科伦药业营收43.9亿元,同比下降29.4%;归母净利润5.84亿元,同比下降43.1%,在国采影响及输液市场需求回落的背景下,科伦的输液和非输液管线均有下滑。
科伦博泰、川宁生物的表现则相对稳健。
科伦博泰的创新药商《933官方平台下载》业化已逐步开展,从去年11月下旬至今,已有3款产品5个适应症陆续获批,主要围绕乳腺癌、肺癌、消化道三个最大的瘤种。TROP2 ADC及其他首发产品具备竞争格局优势,针对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未来几年不断有产品获批以及更多适应症获批,面向大的肿瘤市场,对销售情况具有信心。
自免是科伦博泰于肿瘤适应症之外重点布局的适应症之一。比如靶向TSLP mAb, 该管线已与Windward Bio达成对外授权合作。
2024年,川宁生物整体经营情况向好,实现营收57.58亿元,同比增长19.38%;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占32.35%;头孢类中间体占24.96%,青霉素类中间体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比41.95%,其他产品占比0.74%。
川宁生物三大主要抗生素中间体需求比较旺盛,2025年一季度总体销售量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每年正常的行业内需求增速大约为4%-5%。由于政策壁垒、环境壁垒、资金壁垒、人才壁垒、技术壁垒等因素的影响,科伦药业预计抗生素中间体行业竞争格局会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此外,川宁生物还将不断技术升级,提高边际产量。
03
造富赛道热度升温
多家企业率先布局
最近引发普遍关注的一则消息“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成陕西首富”背后潜藏的正是合成生物学赛道。
范代娣创立的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就是以专有的合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设计及开发重组胶原蛋白、稀有人参皂苷及其他生物活性成分。
继DNA 双螺旋发现所催生的分子生物学革命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所催生的基因组学革命之后,合成生物学被称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
根据Arthur D. Little分析,2022-2030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CAGR可达24%,从2023年约155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700亿美元以上。从 Arthur D. Little的2023年全球专家调查看,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26%)是合成生物学最适用领域,其次是食品农业(21%),以及工业、制造业、化学品和材料(18%)。
从小试放大到规模化生产是合成生物学面临的最大难点之一。
川宁生物在2024年年报中称,其是目前业内为数不多的完成了合成生物学从选品—研发—大生产的企业。
目前,川宁生物已有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依克多因、角鲨烷、肌醇、植物鞘氨醇、PHA等多个产品进入生产、销售阶段,是国内首批实现产品交付的合成生物学企业。
从玻尿酸、重组胶原蛋白的价值链分布来看,其终端零售价格往往是原料的数十倍,如果企业只是解决了生产问题,作为原料的供应商,其获得的商业价值有限,因此企业普遍主动向下游延伸,获得更高的价值。而下游的关键突破在于产品的认证注册和品牌销售。
崭新的技术赛道下又将上演怎样的造富神话?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