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波 实习生 李思睿
5月7日,75岁的前佐治亚州共和党参议员庞德伟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就中美关系现状的复杂性来看,庞德伟赴任或许可以印证“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古谚。驻华大使应该将中国的真实情况传递给美国政府和人民,为中美友好交往“架桥”而不是“拆桥”。
曾在中国香港工作
庞德伟本名戴维·珀杜,生于1949年。4月29日,美国参议院以67票赞成、29票反对确认他出任驻华大使,75岁的他成为中美建交以来年龄最大的驻华大使。
庞德伟职业生涯始于商界,横跨传统制造业、零售业与全球供应链管理。早年曾担任美国零售公司莎莉的亚洲区负责人,常驻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参与市场开拓,还曾任体育用品公司锐步和连锁零售商店达乐的首席执行官。
2000年前后任职锐步期间,庞德伟亲眼见证了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的双重角色。美国问题专家吕祥说,锐步的设计、品牌管理和营销管理皆基于美国,而原材料、生产、销售的整个链条遍布全球,庞德伟非常清楚美国品牌企业和整个零售业如何依赖世界供应链。
2014年,庞德伟步入政坛,作为共和党候选人成功当选佐治亚州参议员。2019年,他曾与参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彩名堂5.1.0新版本二维码APP》主席、参议员戴恩斯一道访问中国。
75岁老将何以获特朗普青睐?
特朗普为何青睐庞德伟?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分析,特朗普看重庞德伟的四大优势:良好的忠诚度、政治经验、从商经历和对中国的了解程度。
庞德伟并非传统外交官,其思维更偏向商业务实。竞选参议员时,庞德伟曾被指责将企业生产转移到外国尤其是中国,但他称“全球分工中,只要供应链安排得好,就能获得更大收益”。
不过,其对华立场仍有待观察。吕祥表示,庞德伟可能从自己的商业生涯中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一种可能的结论是,美国应该发挥自身在金融、品牌管理、创新方面的优势,在与全球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非要将一切都外包。
另一种则可能是悲观的结论,即全球分工和产业链全球化是伤害美国产业利益的祸根,因此,针对中国乃至全球各经济体的关税战应加剧行进。吕祥说,庞德伟到任后是发挥积极还是消极作用,关键在于他如何总结自身从商经验,进而形成何种判断。
只有“架桥”才能成就新篇章
美国发起新一轮贸易战后,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在瑞士举行会谈。
李海东指出,美国驻华大使的核心任务是“忠实传递并执行总统意志”,庞德伟会在关税、贸易等诸多议题上落实美国相关诉求,但其很大可能会以务实理性的商业思维看待中国,而非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先行,从而展示出一定的智慧和灵活性。
“中方希望他能够在中美之间架起桥梁。当然,美方一些极端政客可能希望他把‘桥’拆了。但庞德伟来华工作的使命是‘架桥’,只有‘架桥’才能成就他个人事业新篇章,也能使美国受益。”李海东说。
李海东表示,美国驻华大使需要将真实的声音传递回美国,并在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产生影响。“作为大使,庞德伟必须落实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同时也必须入乡随俗、换位思考、灵活处理和面对美中关系中的各种议题。”李海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