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季结束,A股上市公司年报质量受到外界关注。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403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2024年年报,5212家上市公司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占比约96.5%。此外,20家上市公司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99家被审计机构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72家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业内人士表示,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整体质量较为稳健。5403家上市公司中,有5212家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占比约96.5%,显示出大部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编制符合规范,财务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部分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反映出这些公司在财务、经营或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后,上市公司需要积极作为,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整改,防止下一年度再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无法判断立案调查结果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是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审计报告的主要原因。
ST公司“非标”占比大
进一步统计发现,2024年年报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的191家上市公司中,101家是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ST、ST类公司。
而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20家上市公司中,全部为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ST公司。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ST美谷2024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部分银行借款已逾期,且面临大额外部担保责任及多起诉讼风险。此外,公司部分银行账户及部分子公司股权被冻结,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9.5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约为-1.38亿元。2024年12月3日,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公司未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一定的重整价值为由,裁定对公司进行预重整。2024年12月5日,襄阳中院指定公司清算组为预重整临时管理人。上述事项或情况,连同财务报表附注所示的其他事项,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
多家公司连续遭“非标”警示
一些公司引发“非标”审计意见的事项在报告期内未能消除,导致公司年报被审计机构连续出具“非标”审计报告。
审计机构提到,主要是应收账款信用减值事项导致。截至2024年12月31日,ST起步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约为1.22亿元,坏账准备余额约为1.01亿元;按账龄组合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约为4.17亿元,坏账准备余额约为2亿元。由于公司未对上述应收债权计提信用减值事项提供充分、适当的依据,审计机构无法评估其计提信用减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也没有获得上述应收款项可回收的充分证据。
上市公司应积极调整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审计报告结论看,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年报质量上是过关的,“非标”只是少数上市公司的问题,并非主流。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些财务报表内容上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分歧。对“非标”审计意见的相关问题,审计人员通常先会和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先要求管理层调整,只有管理层不予调整、不予理会或者实在无法调整的时候,才会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后,上市公司需要积极作为,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整改,防止下一年度再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立案调查影响大、审计范围受限、内部控制缺陷,是上市公司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审计报告的主要原因。部分公司因连续亏损、资金链紧张等问题,被审计机构认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部分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或拒绝提供必要资料,导致审计范围受限。此外,一些公司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审计机构无法判断调查结果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
柏文喜认为,上市公司应当按照监管要求,及时披露“非标”审计意见的具体内容及原因,并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对于涉及财务报表调整的事项,应及时进行会计处理,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上市公司应与审计机《极速赛车官方开奖查询》构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审计机构的关注点和要求,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对于审计机构提出的问题,公司应提供充分的解释和证据,争取审计机构的认可。通过以上措施,上市公司可以在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后有效应对,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内部控制和合规经营,降低未来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的风险。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